抓好领头羊 引领致富路 —— 吉首市产业扶贫纪实

抓好领头羊 引领致富路 —— 吉首市产业扶贫纪实

来源:吉首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8-13 字体大小:
  红网吉首站8月13日讯(通讯员 刘琪洲 杨震)7月31日,吉首市委八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努力推进长效脱贫,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着力在兴产业、置家业、增就业“三业”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实现稳定长效脱贫。

  此时,离吉首市正式脱贫摘帽过去已有三个月, “守业更比创业难”,巩固扶贫成果,确保长效脱贫,是当前该市扶贫工作新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和抓实产业扶贫,务实“市、乡、村、户”四层产业帮扶网,成为必由路径。

  8月1日,记者随吉首市扶贫干部一行调研该市产业扶贫现状,各村镇里勇于实践、干劲十足、勤劳智慧的产业带头人们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在政府支持下,他们的创业之路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成就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了广大乡亲共同脱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吉首市着力在群众中寻找和培养“脱贫先锋”,精准产业,聚集队伍,增强造血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该市脱贫产业正逐步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发展的种子扎根土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绿道边村蕴宝藏

  在峒河上游,绿道起点,我们见到了曙光村里的“能干人”——杨仕军。今年52岁的他,精神饱满,皮肤黝黑发亮,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约莫只能看出40左右年纪。

  杨仕军早年做二手车生意便积累了一笔财富,2012年他抓住机遇成立蓝飞生态旅游公司,利用家乡青山绿水,按照美丽乡村规划,逐步完善观光农业体验园,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沿着绿道方向,蓝飞公司目前已建成特色餐饮文化园10亩、农活体验园50亩、观光采摘园100亩,年净利润达到200万元。

  杨仕军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地利”,他说:“作为曙光村人,我是幸运的,特别是政府推进绿道建设以来,城市市民都到这儿休闲健身,相关产业自然红火了起来。”

  青山如黛,花草如茵,紧依峒河与绿道,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曙光村同样得到吉首市的高度重视。2016年,在详细考察之后,经过市扶贫办、曙光村委会和贫困户的集体讨论和综合评议,决定将155万元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杨仕军蓝飞公司,采取股份帮扶模式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这个项目惠及曙光村贫困户31户114人,两年来实现贫困户每年分红25.6万元,年人均增收1123元。

  蓝飞公司利用贷款打造亲子游项目和湘西黄金茶营销,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链。在公司常年培管用工73人中,包括曙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年人均工日75天,年人均增收9000元。

  绿水青山蕴宝藏,杨仕军的个人成功也鼓舞了当地村民投入到旅游相关产业中来。近些年,随着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与绿道的名气不断增大,来这里游玩的人们越来越多, “农家乐”与“乡村民宿游”成为拉动经济、带动就业的主要方式,积极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

  玲珑做茶有人家

  吉首市农产业以“湘西黄金茶”闻名,黄金茶以隘口为尊。我们要去的地方如今也划属于隘口村,合并前的村名叫“玲珑”。

  途中,市扶贫办彭明安主任介绍说:“玲珑、隘口地图上看着虽近,实际却有点路程,因为它们分别在山坡的两头。隘口茶园种植密集,玲珑的茶却成小片分布,多种在山上,很有特点。”

  诚然,相较于不久前举办吉首市盛大品茶节的原隘口村,隘口村玲珑组的名气要小上许多。玲珑是纯苗区,现有茶园3500亩,可采面积2800亩,在丹望合作社成立前,玲珑人种茶仅靠单一卖鲜叶挣钱。

  合作社的负责人叫洪丹,二十多岁模样,能言善道。她和父亲两人一起工作,父亲负责育苗卖苗,她负责茶叶加工和市场营销,下面还有两个年龄更小的妹妹也来帮忙。洪丹说,玲珑这个地方茶叶发展输在区位劣势,但她不服输。玲珑茶叶质量与隘口相比并无差异,她们的山上茶甚至还要更好,她们一家人致力于要把产业发展起来,把周围村民都带动起来。

  洪丹和妹妹们勤奋好学,一有时间就会研习茶艺。为打开市场,洪丹每年还要奔赴全国各地参加七、八次茶叶展会,推销黄金茶。一来二去,她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茶名人。

  丹望合作社成立后,直接带动玲珑组127户建档立卡户增收,其中16户通过入股方式每年得到合作社分红。虽然丹望合作社的发展规模还不够大,父女两人分工协作才得以创收,但洪丹对未来满怀信心。

  彭明安感慨说,搞扶贫,需要把群众团结起来拧成绳,需要找到如洪丹一样年轻有闯劲的带头人。

  着落山上满“着落”

  都道着落村人张少昌搞得是个大产业。他的产业在着落村大山之上,以他为理事长的吉首市亿利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金银花、黄柏、杜仲、玫瑰等规模化有层次地种在其中。

  2015年,经过多方面选择对比,吉首市政府选择以张少昌的合作社为年度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主体,项目总投资2998.53万元,其中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51万元,主要用于中药材基地开垦、苗木的购买和种植、园地培管等。该项目属于重点项目委托帮扶,直接带动吉首市马颈坳镇汨比村、桥六村、上坪村和丹青镇彰武村等4个村397户1691名建档立卡户脱贫增收,人均年分红1000元。

  由于一次性拨付451万元项目资金,吉首市扶贫办干部们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实施前他们用双脚丈量了张少昌产业园的每一寸土地,确保产业真实,效益可估。

  当天,我们跟着张少昌,在大山上的产业基地里穿梭,他详细耐心地介绍了每一样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发展前景。产业园地方足够大、种类足够多,这个富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充分运用循环农业的思路致力于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迸发出它孕育生命的原始本能。在新建的药材加工厂房内,张少昌告诉我们,合作社现在每年能创造500万元效益,承诺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的目标不会有任何问题,他将努力奋斗把药材产业真正做成村民们的致富产业。

  听完,大家的心也有了着落。

  脱贫需要政策,脱贫也需要人才。吉首市可爱的“脱贫先锋”们让人赞叹,让人敬佩!

  (稿件来源:团结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