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建设进入评审阶段

我市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建设进入评审阶段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08 字体大小:

 

6月8日上午,州、市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吉首市《武陵山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设计》进行评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时荣芬出席评审会。

作为国家新一轮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吉首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任其自然成长,必须加以引导、加以培育、加以研究。当前吉首在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水平,抢占、保持制高点,让文化从“流出”走向“输出”。

让文化从“流出”走向“输出”,吉首市已经先行着手编制武陵山区文化产业园规划,欲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立足湘西、辐射武陵山片区的支柱性产业。立足吉首市的山区优势、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立足武陵山区区位优势,来自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省城市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湘西太阳树民间文化研发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分别设计了吉首市《武陵山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设计》方案。

方案在对民族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作全局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背景分析、产业定位、产业细分、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对吉首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综合梳理和定位。

专家们对三个参评方案进行了认真评审。认为三个方案体现了武陵山区浓郁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古城历史文化,突出了将园区打造成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会展中心、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民族文化影视中心等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功能。

同时,专家提出,作为一个概念性规划,在设计中要把握住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做到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建议三个单位制定规划时要注意理顺五大关系,即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民族和现代的关系、湘西辉煌历史与一般历史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创意和传承的关系、大格局和本土的关系。从全局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制定出一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备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