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德夯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5)》

《湖南省吉首德夯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5)》

来源:吉首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2-11-04 字体大小: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2-2025,中期为2026-2030,远期为2031-2035年。

二、规划范围

公园面积为177.66km2。公园范围西起吉首市矮寨社区大龙村,东到吉首市己略乡龙舞村,南起吉首市矮寨镇排乃村,北至吉首市与保靖县交界处吕洞山镇。

三、规划目标

以保护性开发为指导思想,通过合理措施,使地质公园内中山台地峡谷岩溶地貌、中山台地溶丘地貌、岩溶洞穴等重要地质遗迹,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等重要文化遗存以及丰富的山岳景观、水体景观和原始森林景观等自然资源得到完善和系统的保护,重要的地质科学与科普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秀美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整合,以旅游业为主的全产业链的不断提高带动地方经济的长足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公园的空间结构合理、功能体系完善,将湖南省吉首德夯地质公园打造为以典型岩溶地貌景观为主体,结合山地风光并融入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打造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地质公园和旅游目的地。

四、地质遗迹评价

1、科学价值

德夯峡谷群是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的典型代表,是云贵高原边缘斜坡地带岩溶地貌演化和洞穴系统、水文地质系统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残留的岩溶台地、多级夷平面和高海拔地下河洞穴系统,完整记录了新生代地壳间歇性抬升的地质历史,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水文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古近纪以来古地理环境的重大变迁对岩溶地貌发育的重大影响,代表了云贵高原边缘地质地貌发育历史,成为岩溶高原解体与演化过程的重要例证。从小龙洞-德夯-夯沙吕洞山一带,由碳酸盐岩经过构造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中山台地峡谷地貌是湖南省特有的。对研究断裂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对碳酸盐岩溶蚀、侵蚀、冲刷作用而形成的这种特有地形的过程和形成规律提供了实际的材料。坪郎、夯沙等地的碳酸盐岩岩墙群的形成往往是断裂、节理、裂隙残留的痕迹,特别是规模大的同一方向上断续延伸的岩墙群,是区域性大断裂存在较好的间接指示标志。不同方向的岩墙,反映了不同方向断裂、节理、裂隙的存在。芷耳向斜是公园地下水富集地段,由于地表岩溶发育,溶蚀作用强烈,溶沟、落水洞、漏斗发育,地下河发育,地表水渗透岩溶洞穴地下河之中,地下水丰富。这对研究地下水富集与构造之间的关系,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岩溶作用的作用过程具有指示意义。

2、美学价值

园区峡谷崖壁高耸,溶洞多、岩墙多、岩柱多、溪流多,瀑布多,河流切割密度大,深度大,众多河谷河流成脉网状放射分布,形成高度破碎化的岩溶高原边缘峡谷景观。峡谷以水美、山奇、洞幽、林翠见长,沿河峭壁高耸,林木叠翠,猴群戏水、攀援成趣,畅行其中,让人宛如置身于仙境幻影之中。因峡深壁陡,树荫蔽日,谷中难见天日,偶有一缕阳光直射入谷底,云蒸霞蔚,盛夏至此,亦觉寒气袭人,坐于溪旁,听两岸百鸟争鸣,观天顶之一片红日,顿有遗世之感; 德夯峡谷苗语为“美丽的峡谷”,谷内溪河交错,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岩墙、岩柱、石壁、瀑布和原始森林。有诗赞曰:一人盘古到如今,佳境蓬莱何处寻?莫向仙神询去路,湘西德夯醉游人。

3、科普价值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典型独特,直观易懂、保存完好,具有极强的科普价值,为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公园内岩溶地貌景观典型多样,岩溶地貌海拔高、分布密度大,形态多样;岩溶地貌典型且保存状态良好,在给游客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是进行岩溶地貌学科普教育的绝佳场所。因此,公园的岩溶地貌景观在普及地质科普知识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公园各种地貌与构造作用及各种外动力作用密不可分,这些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重力崩塌、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地下水潜蚀等。公园内保存有各种因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如崩塌堆积体、滚石、崖壁等,是人们认识、了解地球上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极好场所,能帮助游客在参观各种地质遗迹的同时学习地质学基础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知识。

五、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根据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地形地物、水系、其他自然人文景观、行政区划等因素,综合考虑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园区的现状与规划情况,对各个地质遗迹集中区进行资源特色分析,本次地质公园总体布局采取“单园区”模式,整体划分为一个园区,并形成“一主一次、两带、四景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主”:德夯地质遗迹主要集中区;

“一次”:坪年寨地质遗迹次要集中区;

“两带”:洽比河地质遗迹景观带、峒河综合风貌景观带;

“四景区”:德夯景区、峒河景区、小龙洞景区和洽比河景区。

1、德夯景区

位于公园正北方,是公园最核心景观资源德夯大峡谷所在景区,包括国家级地质遗迹景源两处:盘古峰和天问台,旅游开发已较为成熟,景区面积:15.09km2

2、峒河景区

位于公园南部,是公园面积最大的景区。以莲台寺遗址、千丘梯田等人文景观和峒河两岸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景区面积:67.98km2

3、小龙洞景区

位于公园西北角,景区以沿小龙峡分布的小龙寨、白云阁等景观为主体,景区面积:43.89km2

4、洽比河景区

位于公园东北角,景区以沿洽比河分布的洽比苗寨、家庭苗寨和诸多地质遗迹为主体,景区面积:50.70km2

六、功能区划分

根据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生态人文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兼顾整体性、特色性、适游性原则,结合湖南省吉首德夯省级地质公园旅游项目规划与开发现状、公园综合发展需要,以地质遗迹特点、游览线路特点和资源特色为主要参考依据,兼顾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协调的原则,将园区划分为5大不同的功能分布区域,即地质遗迹景观区、自然生态区、综合服务区、人文景观区和居民点保留区。

1、地质遗迹景观区

以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的功能区。分布于园区各重要地质遗迹点(群)周边及其他重要自然景观分布的区域(可含人文景观点),面积约57.36km2。主要分布于:德夯、坪年、家庭、重午、坪朗、联团、峒河、小龙洞等区域。

2、人文景观区

人文景观区为公园内具有一定范围的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游览观光区域,面积约9.54km2。该区域主要集中在坪年重午苗寨、矮寨大桥、吉首岸、峒河沿线、大兴寨、小兴寨、联团寨及周边区域。

3、综合服务区

综合服务区含公园门区、游客服务、科普教育、公园管理等功能,总面积约0.99km2

4、居民点保留区

公园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德夯景区、洽比河景区内,面积5.33km2。该区域内苗寨保持最好、数量最多、最具特色。在严格保护德夯、矮寨、大兴、坪年、家庭、坪朗苗寨等苗寨村庄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展示苗族文化的精髓,提供最原生态的苗族观光体验活动。

5、自然生态区

除地质遗迹景观区、人文景观区、综合服务区和居民点保留区以外的处于自然环境状态的区域,以保护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面积约95.32km2。主要分布于峒河与洽比河水体沿线。严格保护现有水体、植被、峡谷两侧山体和台地等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滨水体验、休闲健身、观光游憩、徒步越野、户外运功、攀岩登山等生态休闲活动,恢复水脉文化和民族文化,配套少量小型服务设施。

七、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

1、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

总面积6.24km2,占公园面积的3.51%,共有2处。分别为坪年寨一级保护区、矮寨一级保护区。坪年寨一级保护区沿围合的区域,总面积为3.03km2;矮寨一级保护区,总面积为3.21km2。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为国家级地质遗迹点:盘古峰、天问台。

2、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

总面积25.35km2,占公园面积的14.27%,共有3处。分别为矮寨二级保护区,洽比河二级保护区,峒河二级保护区。洽比河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1.24km2;峒河二级保护区主要沿峒河分布,总面积为13.14km2;矮寨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0.97km2。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为省级地质遗迹点:驷马峰、画屏峰、孔雀开屏、童子观屏、玉泉门、雷公洞、九龙潭、玉带瀑布、银链瀑布、流纱瀑布、腊梅林。

3、地质遗迹三级保护区

总面积25.77km2,占公园面积的14.51%,共有3处。分别为小龙寨三级保护区、联团三级保护区以及高岩河三级保护区。小龙寨三级保护区总面积为7.50km2,联团三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1.70km2,武水三级保护区总面积为6.57km2。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为省级地质遗迹点:石门叠翠、龙门壁、鹰旋岭等。

德夯总规08262(2).pdf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