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首市统计局
2016年3月15日
2015年,吉首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克难攻坚,砥砺前行,抢抓武陵山片区试点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改革兴市、实干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经济运行保持稳步增长,转型升级取得初步实效,社会民生保障有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26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66168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8730万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791210万元,增长8.6%。
工业增加值29806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936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第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46.8%和5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39305元,比上年增加3390元,增长10.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77245万元,增长9.0%,占生产总值的63.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29.6:64.9调整为5.4:30.1:64.5。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8%,单位GDP能耗下降7.7%。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9.2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53吨标准煤/万元。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83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83096万元,增长3.4%;林业产值2547万元,增长4.7%;牧业产值21500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2690万元,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0万元,增长8.8%。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9770公顷,较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560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7330公顷,增长0.4%。
全年粮食总产量48861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7807吨,增长1.1%;烟叶462吨,增长0.2%;蔬菜115085吨,增长3.0%;瓜果32816吨,增长16.4%;药材4884吨,增长1.0%;茶叶60吨,增长6.4%。
全市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7.55万头、0.52万头、3.68万头和103.50万羽,肉类总产量8308万吨,增长0.2%,禽蛋比上年减少2.5%。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个,牛羊规模养殖大户5户。全年水产品产量3266吨,淡水养殖面积15600亩,分别增长6.0%和13.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财政农林水事务支28737万元,增长12.4%。年末农业总机械拥有量2.09万台(套),农机总动力18.85万千瓦,增长5.9%。补贴机具782台(套),执行使用补贴资金107万元;完成机耕面积7.64万亩。全市共完成林业工程2.9万亩,共投入资金1881万元。全年“五小水利”完成投资479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投资503万元。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建设20处人饮工程,解决1.3万人饮水问题,已完成总投资650万元。农村亮化工程完成太阳能路灯216盏。全年新发展合作社49家,全市累计达到230家,注册资金3.49亿元。其中合作社成员7699人,合作组织拥有注册商标10个,QS认证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8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076万元,增长21.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42508万元,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90581万元,增长2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404万元,增长121.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583万元,增长17.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47229万元,增长14.5%;轻工业增加值92847万元,增长35.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0.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4.5%,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1种,占产品总数的比重为47.8%。大米28461吨,增长67.1%;白酒4845千升,增长37.9%;软饮料15903吨,增长6.0%;水泥1235801吨,下降12.7%;纸制品4491.0吨,增长105.4%;钢化玻璃1193703平方米,增长52.1%;电解锰80147吨,下降2.8%;小型拖拉机5361台,增长34.1%。
表1 2015年 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B43901)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白 酒 |
千升 |
4845 |
37.9 |
大米 |
吨 |
28461 |
67.1 |
冷冻水产品 |
吨 |
39.3 |
-25.1 |
果汁 |
吨 |
5050 |
2.0 |
水 泥 |
吨 |
1235801 |
-12.7 |
电解锰 |
吨 |
80147 |
-2.8 |
棉纱 |
吨 |
6980 |
-3.7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6.85 |
-78.5 |
中成药 |
吨 |
939.8 |
-30.1 |
钢结构 |
吨 |
17079 |
466.5 |
钢化玻璃 |
平方米 |
1193703 |
52.1 |
小型拖拉机 |
台 |
5361 |
34.1 |
印染布 |
万米 |
449 |
-64.2 |
泵 |
台 |
2888 |
-43.7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900767.5 |
29.4 |
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以黑色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94277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9.3%;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烟草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08873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5.3%,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15.5%;烟草制品业增长34.2%;饮料酒制造业增长79.8%;医药制造业增长3.1%;纺织业增长16.3%;电力生产和供应增长18.7%。
全年地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4523万元,比上年增长6.2%,利润总额为41791万元,增长66.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总额773万元,增长4.6%;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39843万元,增长6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1155万元,增长176.7%。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0679万元、9818万元、6491万元、4043万元和3289万元。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16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占生产总值的2.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270862万元,增长1.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274万元,下降4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9.71万平方米,下降0.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94万平方米,下降2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2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4044万元,增长19.9%;房地产完成投资366575万元,增长33.0%;州分项目投资92166万元,增长14.6%。非国有投资738562万元,同比增长16.9%,占本年完成投资的74.4%。城镇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68万元,增长43.7%;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336万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780万元,增长11.4%。从城镇投资方向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3658万元,增长355%;产业投资84555万元,增长8.9%;工业投资211784万元,增长28.3%;生态环境投资5264万元,下降10.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6755万元,下降17.3%;民生投资35412万元,增长40.8%;技改投资142003万元,增长99.4%;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779万元,下降68.7%。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6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住宅投资275391万元,增长26.9%;办公楼投资1637万元,增长30.2%;商业营业用房89547万元,增长46.7%。累计实现房屋销售面积109.3万平方米,增长44.2%,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853元/平方米,增长8.7%。商业营业用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698元/平方米,增长18.9%。
保障性住房方面,全年计划开工廉租房2500套,公租房7700套,开工率达100%。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2512套。
全年房地产项目64个,城镇投资项目132个。其中,亿元以上已完工项目有东顺纸业的高档生活用纸、丰达合金的年产4万吨锰氮锰铝钒氮合金新材料技改扩建项目,在建亿元项目32个,其中房地产项目15个,城镇项目17个。溶江小区、吉盟天下一期、大汉新城、雪花啤酒、文体中心、人民医院综合楼、雅溪路网等项目施工顺利。
表2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总 计 |
比上年增长(%) |
|
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
992785 |
22.9 |
|
其中:城镇投资 |
万元 |
534044 |
19.9 |
|
房地产开发 |
万元 |
366575 |
33.0 |
|
州分投资项目 |
万元 |
92166 |
14.6 |
|
跨地区项目 |
万元 |
|
|
|
房地产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547 |
1.6 |
|
房地产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09 |
44.2 |
|
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个数 |
个 |
132 |
-30.8 |
|
其中:新开工 |
个 |
60 |
-42.4 |
|
五、贸易和物价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026万元,比上年增长8.0%。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4186万元,增长18.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53517万元,增长6.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403万元,增长12.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1921万元,增长17.7%。
按城乡区域划分,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725462万元,增长12.4%;县以下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60564万元,增长13.1%。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类增长4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08%,书报杂志类增长20.7%,汽车类增长20.2%,金银珠宝类增长17.4%,体育用品类增长14.5%。
表3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 ||
指 标 |
零售额(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786026 |
8.0 |
按经营地分 |
|
|
其中:城镇 |
653517 |
6.9 |
乡村 |
60564 |
7.6 |
按限额类别分 |
|
|
其中:限额以上 |
298217 |
-2.2 |
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 |
294768 |
-2.2 |
其中:粮油、食品类 |
12520 |
-0.5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14319 |
45.6 |
化妆品类 |
1960 |
6.0 |
金银珠宝类 |
5512 |
17.4 |
日用品类 |
3492 |
3.1 |
五金、电料类 |
233 |
20.2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258 |
14.5 |
书报杂志类 |
3036 |
20.7 |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
131 |
11.1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5195 |
22.8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2078 |
4.4 |
家具类 |
|
-100 |
通讯器材类 |
18 |
-92.0 |
石油及制品类 |
196468 |
-11.2 |
汽车类 |
41481 |
20.2 |
吉首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22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4%。其中出口282万美元,下降93.3%。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4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9.8%。其中出口282万美元,下降93.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73万美元,增长6.3%。实际利用内资346860万元,增长22.7%。
全年吉首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测算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呈五升三降格局,其中上升的有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增长5.6%、0.4%、1.6%、0.1%和0.9%,下降的有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下降1.9%、0.1%、2.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7。
表4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 |
指 标 |
比上年上涨(%) |
居民消费价格 |
101.7 |
其中:食品 |
105.6 |
烟酒及用品 |
100.4 |
衣着 |
101.6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0.1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0.9 |
交通和通信 |
98.1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9 |
居住 |
97.7 |
六、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游客9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分别增长12.1%和24.0%。
全市有星级宾馆17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2家,新增宾馆169家(20床位以上),新增床位7795个,床位总数达23977个。旅行社1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1家。新增旅游车辆102台,旅游运输车辆总数达332台。
推进重点景区项目建设,德夯景区完成吉斗寨至流沙瀑布5公里游步道及观景平台、吉斗寨旅游道路维修工程,乾州古城景区提质效果明显。湘西苗族生态文化精品线路建设完成投资1318万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9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公里,国道70公里,省道92公里,县乡道390公里,村道246公里。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7684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65%。货运量1180万吨,增长38.01%。旅客周转量112860万人公里,增长27.22% 。客运量1726万人,增长26.6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99万元,下降0.3%;电信业务总量80878万元,增长25.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万件,快递业务量21.7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6.53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0.7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5.7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77万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045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306万元,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46851万元(不含上划),增长8.4%;非税收入30455万元,增长34.1%。财政总支出294917万元,增长16.9%。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农惠农等重点民生建设财政资金投入125435万元,增长18.7%,占支出总量的42.5%。
| |||
| |||
指 标 名 称 |
总计(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
一、财税总收入 |
104548 |
15.3 | |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 |
77306 |
17.2 | |
税收收入 |
46851 |
8.4 | |
非税收入 |
30455 |
34.1 | |
2.上划中央级收入 |
17969 |
8.1 | |
3.上划省级收入 |
9273 |
14.3 | |
二、财政支出 |
294917 |
16.9 | |
#一般公共服务 |
28027 |
13.7 | |
公共安全 |
19209 |
46.9 | |
教育 |
50347 |
37.6 | |
科学技术 |
796 |
9.2 |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26458 |
5.0 | |
医疗卫生 |
20211 |
10.1 | |
节能环保 |
10459 |
56.8 | |
城乡社区事务 |
28419 |
14.9 | |
一、财税总收入 |
104548 |
15.3 | |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 |
77306 |
17.2 |
年末,吉首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56990万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379782万元,增长11.4%,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1459256万元,增长26.5%。
表6 20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
| ||
| |||
指 标 名 称 |
本外币(万元) |
比年初增长(%) |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2856990 |
20.6 | |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
1379782 |
11.4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1459256 |
26.5 | |
全年吉首地区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总收入101807万元,比上年增长42.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938万元,增长17.8%;人生险保费收入78869万元,增长52.13%。全年赔付额18031万元,增长51.66%,其中财产险赔付额9844万元,增长17.77%;人生险赔付额8187万元,增长131.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吉首地区拥有学校144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6所,教学点58所(不计入学校总数),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84所。在校学生124584人,其中,小学生27918人、初中生14379人、高中生8687人、职业中专生14621人、大学生43680人(含研究生、成人、网络等学生)、幼儿园15169人、特殊学校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毕业率98%,初中阶段升学率173.2%。
全市市直学校初三毕业学业考试科平合格率81.5%;科平优秀率52.3%,700分以上考生1457人,综合评价名列全州第一。全市共有1790人参加高考,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745人,上线率97.5%,本科录取592人,专科录取941人。
继续推进“三个一个都不能少”工程,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阶段资助金及中职教育、高中教育免学费共计2338万元,惠及学生28297人;落实农村教师岗位补助增长10%,优待农村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加大教育基金募捐渠道,全年教育基金总收入134万元;帮扶大病特困教师450多人次,解决费用35万元。
表7 2015年在校学生、招生、毕业生数 | ||||||
|
大学 |
中等职业学校 |
普通中学 |
|
|
小学 |
普通高中 |
初中 | |||||
学校数(所) |
3 |
10 |
20 |
|
|
26 |
在校学生数(人) |
43680 |
14621 |
23066 |
8687 |
14379 |
27918 |
招生数(人) |
15444 |
5496 |
7808 |
2978 |
4830 |
5346 |
毕业生数(人) |
13419 |
4086 |
7232 |
2865 |
4367 |
4406 |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全市年内实施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项、州级2项、市级32项。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019万元,项目实施完成率10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41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通过高企认证复审2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9项。完成国家专利申请855件。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8项次,新品种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表演团体4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文化经营单位(户)288家,其中,娱乐市场 12 家、音像市场12家、书刊市场 20家、印刷打字复印72 家、营业性演出2家、网吧170家。组织送戏下乡演出50场,组织送电影下乡1608 余场,观众达52.3万人次。
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项目8项、州级项目18项、(县)市级项目27项、非遗传承人59人。馆藏文物共计857件(套),其中二级珍贵文物2件(套)、三级珍贵文物92件(套)(现存放于州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4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1套,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292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97%,有电视台1座,公共电视节目1套,全年制作电视节目4745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92%,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农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用户8851户,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光纤网775公里。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事业机448个,其中县以上综合医院19家,民族医院1家,中医医院2家,专科医院5家,(其中包括:口腔医院1家、肿瘤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1家、骨科医院1家和康复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168个,卫生工作人员5560人,其中技术人员4615个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318张。社区服务中心3个(峒河、乾州、镇溪等)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市区拥有体育场地237个,其中,综合训练馆2个、游泳池4个、运动场地231个。2015年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彭衣荣获一金一银。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面积10973公顷。全市建设占用耕地38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9052公顷。
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90.04%。年末全市拥有县级自然环境保护区2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达20386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8.9%。获省环保厅批准生态村称号33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全市酸雨控制区面积1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6.2%。
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3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33公顷、石漠化造林67公顷、巩固退耕造林142公顷、世行(法开署)造林195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8.2%。
全市城区绿地面积662公顷。
吉首市发生各类事故143起,比上年下降1.4%;死亡8人,下降46.7%;受伤9人,下降57.1%;经济损失75万元,下降28.1%。其中,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6人,均为铁路意外事故死亡,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0.37万人,比上年增长0.93%,常住人口31.26万人,增长0.41%。全市城镇人口22.9万人,城镇化率为73.26%,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3‰,增长1.6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67‰,下降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86‰,增长4.32个千分点。
全市全体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0元,比上年增加1749元,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16825元,增加1581元,增长10.4%;转移性收入5159元,增加269元,增长5.5%;经营净收入825元,增加56元,增长7.3%;财产净收入701元,减少157元,下降1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5元,增加857元,增长12.2%。其中工资性收入3181元,增加368元,增长13.1%;家庭经营净收入2321元,增加249元,增长12.0%;转移性净收入2302元,增加234元,增长11.3%;财产性净收入71元,增加6元,增长9.9%。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60元,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663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1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71元,其中食品类、衣着、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为3780元、1385元、2551元、878元、1242元、1888元、918元、42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03元,其中食品类、衣着、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为2560元、487元、1636元、492元、834元、1079元、874元、4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9%。人均住房面积37.9平方米。
年末,城镇道路总长383公里,道路面积69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2.26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194.6公里。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4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59人。援助就业困难对象及零就业家庭就业986人,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18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8%。
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13所,五保之家3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66人。全市年末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45万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453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91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58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556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954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救助城乡患者3492人次,资助15228人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66万元。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079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9785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7583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7587人;离退休人员3093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9984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70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6687人,参合率99.3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83665人。参加工伤保险27880人,其中新增参保1340人;参加失业保险17012人,其中新增参保1009人;参加生育保险12731人。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邮电、国内贸易、金融、保险、安全生产、卫生、城建等数据均系吉首地区口径。包含州经济开发区、各州直数据。教育根据州教育局统计原则,州直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州民中、吉大师院附小、州特校统计入吉首市内,其余均为吉首市口径。
4.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