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狮会、钢火烧龙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百狮会、钢火烧龙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8 字体大小:

11月17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个项目入选,分别是花垣县的苗年,古丈县的鼓舞(苗族童子鼓舞),吉首市苗族百狮会、湘西钢火烧龙习俗,永顺县土家族莓茶制作技艺,湘西州的湘西苗族民间绝技,涉及民俗、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另外,泸溪县的苗族武术(谭氏苗拳)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公示名单。

湘西“苗族百狮会”流传于湘、鄂、渝、黔苗族聚居区。主要盛行于吉首市矮寨镇的大兴、矮寨、德夯等村。旧时,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几十个寨子的人,聚集到乡场上对歌、舞狮。上百头狮子,从四面八方涌来,跳跃起舞,比试风采,为苗族人民交流友情、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大聚会。


湘西钢火烧龙,是流传于湘西地区,以吉首马颈坳镇、河溪镇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元宵节民间狂欢习俗。据考证,钢火烧龙发源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钢火烧龙包含制龙、制药、接龙、烧龙、化龙等五个步骤。钢火烧龙与湘西的年节习俗紧密相连。一般从正月十一开始,烧龙队伍过村走巷,整个村子通过烧龙都开始热闹起来,烧龙过程会持续到凌晨2到3点结束。最热闹的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这一夜的烧龙活动。天未黑,来马颈坳看烧龙的人已是人山人海。多条龙队汇聚一堂,舞龙者高喊“要花儿”“要花儿”,烟花火药在黑夜的天空中闪耀,乐队打击节奏让人随之心跳,围观人群呐喊高呼,整个场面热闹刺激,年味十足。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